
承認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是兩岸各類交流合作得以有效地延續與發展的保障(資料圖) 作者 蕭衡鐘 華中師范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博士 一、維持城市交流的政治基礎被打破 承認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是兩岸各類交流合作得以有效地延續與發展的保障,九二共識成為兩岸城市開展交流的前提條件。2016年臺灣政權輪替,民進黨當局不愿認同九二共識與兩岸同屬一中的框架,導致兩岸交流大環境生變,直接影響到兩岸城市交流,使得維持兩岸城市交流的政治基礎出現裂痕甚至消失,兩岸官方關系乃至民間交流都受到很大影響,大陸與臺灣的城市交流大部分被迫中斷。反觀馬英九執政的8年,在馬英九時期愿意認同九二共識之下,為兩岸城市交流打下堅實的政治基礎,在此期間兩岸城市交流得以快速發展,甚至連民進黨執政的地方縣市都可參與(如高雄市、澎湖縣)。但是,現在的兩岸關系因民進黨當局不愿認同九二共識與兩岸同屬一中此維持兩岸官方交流的政治前提,導致兩岸城市交流也就被迫縮緊,進而也有了附加條件。 2016年上海市與臺北市成功舉辦兩岸雙城論壇,臺北市長柯文哲此前于接受大陸媒體訪問時,曾說出 “理解并尊重大陸對九二共識的堅持”、 “一個中國不是問題”、“兩岸一家親”等語,雖然其并未明確承認九二共識,但至少對大陸傳達了兩岸和平發展的善意,加之柯文哲雖然自稱為“墨綠”,但在當時卻是無黨籍人士,所以大陸對他的表態可以從寬理解。 二、藍綠政治板塊翻轉,大陸區別對待 臺灣社會經過了近幾次選舉,民進黨再次取得執政優勢,改變了臺灣的政治版圖。面對臺灣內部藍綠政治板塊的翻轉,以及綠營縣市長不愿認同九二共識,兩岸城市交流的政治基礎被打破,大陸方面以是否認同九二共識為合作標準,也就排除了與民進黨執政縣市合作的可能性,轉向與認同九二共識的藍營執政縣市開展合作。加上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臺灣藍營執政的地方縣市參與的兩岸城市交流較多、合作內容豐富,而綠營執政地方縣市參與的交流較少、也較無實質成果,為大陸選擇性的與藍營執政地方縣市展開合作交流提供了便利。 2016年臺灣“大選”及其之后的民進黨執政,是大陸決意實施區別對待的現實因素。城市交流對象方面,九二共識成為大陸與臺灣城市開展合作的標尺,除了大陸與綠營執政地方縣市開展的城市論壇被全部中斷外,即使是與當時仍是無黨籍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在舉辦上海–臺北雙城論壇時,大陸也刻意淡化了官方色彩。反觀由藍營執政的地方縣市,大陸則是仍維持原有的合作交流機制,雙方的往來與合作并沒有因為民進黨當局的執政而受到特別大的影響。 三、民進黨當局推行新南向政策,試圖降低對大陸城市的依賴 民進黨當局上臺執政后,由于不愿認同九二共識及兩岸同屬一中之核心意涵,讓包含兩岸經貿在內的全方面交流合作受到重大沖擊,為彌補因缺失大陸市場帶來的損失,并解決臺灣當前經濟困境的現實問題,民進黨當局力圖透過實施新南向政策,用東南亞市場來彌補缺失的大陸市場。若新南向政策能獲得成功,則便可以在政治上突破九二共識對其的束縛,有利于民進黨排除兩岸關系因素的影響,爭取實現長期執政,對強化臺灣“主體”意識具有戰略意義。因此,蔡英文強調“路途上會有風險,但倘若成功,對‘國家’的整體戰略或是‘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是相當有幫助。” 在新南向政策的推進過程中,地方縣市政府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形成了由民進黨當局指引方向、地方縣市政府帶頭跟進,以及在“總統府”下成立專責辦公室、“國安會”內成立專責工作小組、“行政院”與其下各相應業務部會陸續啟動各項工作的合作行動機制。地方縣市為獲得各專項相應資金補助的配合、尤其是民進黨執政縣市表現甚為積極,以藉此減輕對大陸城市依賴的壓力,例如臺南市對外宣布成立“新南向政策推動委員會”以響應民進黨當局推動的新南向政策,桃園市也為了配合民進黨當局的新南向政策,在市長鄭文燦的帶領下,積極與東南亞地區480萬客家鄉親進行連結,努力開展與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臺灣客家社團及相關人士之互動。新南向政策雖然帶動了臺灣地方縣市政府的對外交流,卻也從而降低了對大陸城市的依賴,更降低了兩岸城市與民間的社會經濟連結。 四、突顯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需求與意圖 民進黨作為以實現臺灣獨立為精神綱領的政黨,其政黨目標的實現必須借助于政權的獲得及其治權的實施。自2016年民進黨在“大選”中獲勝、重新執掌臺灣政權以來,民進黨當局在各個領域相繼展開去中國化的步伐也正逐漸加快,兩岸城市交流的中斷正好有助于其“去中國化”。 兩岸城市交流細項涉及產業經貿、文化教育等各領域,對民進黨當局而言,臺灣地方縣市與大陸開展全面且深層次的城市交流顯然不符合民進黨的臺獨綱領訴求和民進黨所推行的去中國化政策。當前在兩岸城市交流近乎停滯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只是單方面的指責大陸破壞兩岸交流,但卻缺乏以實際行動來出臺有效的措施補救,如此做法無疑將使大陸與臺灣雙邊社會在“心”與“實”的距離上越來越遠、從而減少與大陸的交往聯系,進而降低臺灣民眾(特別是年輕族群及廣大中間選民)對大陸的認知、還有對中華民族與兩岸同屬一中的認同。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