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中國)習近平再啟抗疫“云外交”:立足中非、惠及世界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 張蔚然)新冠肺炎疫情讓以電話、書信、視頻為主渠道的“云外交”成為一種新常態。17日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進行“云峰會”,他在北京主持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并發表題為《團結抗疫 共克時艱》的主旨講話。 此次峰會時間節點特殊。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劉海方向中新社記者分析,雖然過去數月來的數據顯示,非洲感染人數和病亡率均遠低于世界發達地區,但最新態勢表明非洲疫情正快速增長,未來走向更嚴峻復雜。 “非洲不僅有筑牢衛生防線的迫切需要,也有在疫情防控趨于常態化背景下推進恢復經濟的訴求。此次峰會及時召開,凸顯中國對中非團結抗疫的持續關注;從最新共識成果看,峰會正在立足中非合作基礎上,讓成果超越中非、惠及世界。”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說。 具體而言,無論立場宣示還是倡議行動,此次特別峰會均“立足中非、惠及世界”。 面對疫情,習近平在講話中作出三個重要判斷——“中國和非洲經受了嚴峻考驗”“中國和非洲相互聲援、并肩戰斗”“中非雙方更加團結,友好互信更加鞏固”。他強調,中方加強中非團結合作的決心絕不會動搖。 外方領導人在發言中指出,峰會“再次展現了非中友誼的牢固和非中關系的韌性”“非方堅定致力于非中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發展,共同打造非中衛生健康共同體,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副所長黎文濤認為,這些表述是對疫情發生以來中非合作抗疫進程的凝練與再確認,是一次重要的立場宣示。不難看出,中非對彼此立場有贊同、有共鳴,“團結抗疫”將為國際社會增強協同帶來“正向促進”效果。 從倡議行動看,習近平在講話中重點強調要堅定不移攜手抗擊疫情,堅定不移推進中非合作,堅定不移踐行多邊主義,堅定不移推進中非友好。 “四個‘堅定不移’所包含的相當一部分具體主張和倡議,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是一脈相承的,同時考慮到疫情帶來的最新現實變化,代表了一種兼顧當下與長遠、增進雙方共贏的合作思路,也有利于提升非洲發展與中非合作的可持續性。”劉海方說。 ——中方倡議與行動契合非洲所需。 在抗疫領域,習近平指出,“中方將提前于年內開工建設非洲疾控中心總部”“加快中非友好醫院建設和中非對口醫院合作”。中方承諾,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愿率先惠及非洲國家。在推進中非合作方面,他指出,中方將同二十國集團成員一道落實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并呼吁二十國集團在落實當前緩債倡議基礎上,進一步延長對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相關國家緩債期限。 “與其他地區一樣,非洲也面臨抗疫與發展的兩難,只是其脆弱性更突出。中方的思路和做法旨在幫助非洲補上衛生短板,解決眼下突出問題。同時,中國尊重多邊規則,強調和其他國家一道解決非洲面臨的困難,體現包容、負責任的合作態度。”劉海方說。 ——中方倡議與行動是雙贏之舉。 比如,在講話中,習近平提出將中非合作重點“向健康衛生、復工復產、改善民生領域傾斜”。 黎文濤分析,受疫情沖擊的不僅是非洲國家民眾,一些中國企業在非洲的項目與合作也陷入停滯。保障公共衛生健康、重啟并加速經貿合作,對雙方都有利。 再如,習近平提出,中方“愿同非方一道,共同拓展數字經濟、智慧城市、清潔能源、5G等新業態合作,促進非洲發展振興”。 “上述領域完全可以成為中非合作的‘后發優勢’。疫情期間雙方數字經濟都在飛速發展。在一些非洲國家,很多線上交易平臺業績增速達到50%以上,一些甚至翻倍或更多。進一步挖掘合作潛力,有利于雙方民眾加速融入‘云經濟’‘云生活’。”劉海方說。 ——雙方倡議與行動有助于推動國際社會多贏。 近來,多邊主義遭遇逆流,種族主義沉渣泛起,個別國家企圖將疫情政治化。習近平強調,團結合作是抗擊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與會非方領導人表示,面對疫情,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面對病毒,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高人一等。中非雙方呼吁堅定支持多邊主義,共同支持聯合國和世衛組織在國際抗疫合作中發揮引領作用,共同反對將疫情政治化、病毒標簽化,共同防止歧視、污名化作法。 黎文濤指出,針對疫情全球合作,國際社會仍有一些雜音和噪音,它們徒增抗疫不確定性,也讓人產生某種焦慮情緒。中非支持多邊主義,反對將疫情政治化,有助于在緩解焦慮情緒基礎上,為全球抗疫與可持續發展注入信心和力量。 從更廣的層面看,劉鴻武認為,疫情正推動世界格局加速演變,特別峰會不僅為國際社會其他伙伴了解中非在全球抗疫中的積極建設性角色提供了窗口,也在推動更多人讀懂中非在大變局中“以合作貢獻世界”的處事邏輯。(完)
責任編輯:徐亞旻 |